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侯凯审计长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了《国务院关于
我们观察,工作报告呈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审计整改情况(涉案数、人、金额等)在近5年居中,但通过“1岁工作22岁退休”等若干提法细节,充分展示了当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震撼力。
审计针对谁?主要是财政。“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审计法》第一条)。
审计工作谁来做?审计署牵头。根据《审计法》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审计署向谁汇报、汇报什么?向总理提出财政预决算和收支情况的结果报告。根据《审计法》第十九条: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做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审计报告怎么出?一般每年两份,实践中,审计署一般在每年6月人大常委会上公布上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工作报告,12月人大常委会上公布整改报告。如,审计署本次6月24日披露的,是关于2024年度的审计工作报告(为避免年份混淆,以下统称“今年的工作报告”),预计今年12月将披露整改报告。
1、审计整改情况(前年至今):至2025年3月底,针对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已整改问题金额654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710多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
2、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组织财政收入、零基预算、转移支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项债券、中央决算草案等6方面情况。
3、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42个部门及所属244家单位2024年收到的财政预算拨款6199.57亿元,发现各类问题金额281.46亿元。
4、重点民生/专项资金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教育、养老、高标准农田、惠农补贴等4项资金及有关政策落实情况。
5、重大项目和重大风险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防洪减灾重点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数据资源和公共资源交易买卖平台等重点项目,着重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等重大风险。
6、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持续关注企业、金融、行政事业、自然资源资产等4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
7、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查处情况/线索(上年至今):2024年5月以来,审计共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430多起,涉及1400多人、630多亿元。
但由于各板块主题、样本不固定,导致报告力度难比较、方向较发散;考虑到疫情以来工作报告结构相对可比,以下均为基于近5年工作报告的比较观察:
(一)工作报告呈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审计整改情况(涉案数、人、金额等)在近5年居中
1、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年5月以来,审计共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430多起(近5年最多),涉及1400多人(近5年居中)、630多亿元(低于2020、2021年的1430、1300亿元,2022~2023年无可比数据)。2
、审计整改情况:针对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已整改6540多亿元(2023年针对2022年:1.07万亿),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710多项(2023年针对2022年:2840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2023年针对2022年:2820人)。(二)
通过“1岁工作22岁退休”等若干提法细节,工作报告充分展示了当前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震撼力观察到提法较典型的的
、专项债问题、地方政府债风险再凸显:审计9省地方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各类问题金额1325.97亿元(2023年:522个(专项债)项目279.24亿元债券募集资金当年即闲置或被挪用)。此外,重点审计的9省2023年3月以来,仍存在违规新增隐性债务的行为,大多数都用在政府投资、偿还债务、补充财力等。如福建晋江融资平台2024年9月以来,向慈善总会、见义勇为协会等省内9家公益组织借款15.02亿元,部分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等形成隐性债务。2
、(首次)披露养老金具体挪用金额:重点审计了25省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14万亿元,发现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其中大头为414.08亿元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13省将406.26亿元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养老金被挪用直接造成参保缺口……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如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3
、(新提法)两重两新资金遭套取:部分资金分配使用不够规范和严格:申领环节有37.91亿元被虚报套取等,如厦门大学将价值169.61万元的体育馆跑步机、杠铃等设备,搭车纳入“先进教学及科技设备”清单申报并获批……6省通过以拨代支等虚列支出83.08亿元,4省将70.6亿元挪用于“三保”或其他项目支出。少数企业涉嫌骗补。4
、(新提法)零基预算问题:财政支出固化问题仍较突出。如按已失效规定安排高校肉食补贴等5308.92万元。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自2015年改革后,不再包含用于学生的“高校肉食补贴”等支出,而财政部2024年仍向7所高校安排此项补贴等5308.92万元,其中4607.48万元用于教职工体检等。5
、违反八项规定现象仍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主要是8家所属单位存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涉及金额1819.43万元。如中国人民银行所属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下属公司仅有10名员工,租赁办公用房面积却为3937.03平方米,人均393.7平方米。风险提示:
“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审计法》第一条)。审计工作谁来做?审计署牵头。
根据《审计法》第七条,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长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审计署向谁汇报、汇报什么?向总理提出财政预决算和收支情况的结果报告。
根据《审计法》第十九条: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草案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做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报告怎么出?一般每年两份,
6月出工作报告、12月出整改报告。根据《审计法》第四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工作报告。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实践中,审计署一般在每年
6月人大常委会上公布上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工作报告,12月人大常委会上公布整改报告。如,审计署本次6月24日披露的,是关于2024年度的审计工作报告(“本报告反映的是此次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主体问题。对这样一些问题,审计署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出具了审计报告、提出了整改要求”),预计今年12月将披露整改报告(“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审计署将持续跟踪督促,年底前报告全面整改情况。”)
、审计整改情况(前年至今):至2025年3月底,针对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已整改问题金额6540多亿元,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710多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2
、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组织财政收入、零基预算、转移支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项债券、中央决算草案等6方面情况。3
、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42个部门及所属244家单位2024年收到的财政预算拨款6199.57亿元,发现各类问题金额281.46亿元。4
、重点民生/专项资金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教育、养老、高标准农田、惠农补贴等4项资金及有关政策落实情况。5
、重大项目和重大风险审计情况:重点审计了防洪减灾重点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数据资源和公共资源交易买卖平台等重点项目,着重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金融等重大风险。6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持续关注企业、金融、行政事业、自然资源资产等4类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7
、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查处情况/线索(上年至今):2024年5月以来,审计共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430多起,涉及1400多人、630多亿元。8
、审计建议:加强宏观调控政策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深化经济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但由于
各板块主题、样本不固定,导致报告力度难比较、方向较发散;考虑到疫情以来工作报告结构相对可比,以下均为基于近5年工作报告的比较观察:
工作报告呈现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审计整改情况(涉案数、人、金额等)在近5年居中1
、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年5月以来,审计共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430多起(近5年最多),涉及1400多人(近5年居中)、630多亿元(低于2020、2021年的1430、1300亿元,2022~2023年无可比数据)。2
针对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已整改6540多亿元(2023年针对2022年:1.07万亿),制定完善规章制度1710多项(2023年针对2022年:2840项),追责问责4120多人(2023年针对2022年:2820人)。
审计9省地方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各类问题金额1325.97亿元(2023年:522个(专项债)项目279.24亿元债券募集资金当年即闲置或被挪用)此外,重点审计的9省2023年3月以来,仍存在违规新增隐性债务的行为,大多数都用在政府投资、偿还债务、补充财力等。5个地区指定国企垫资建设、承诺由财政资金偿还等,新增政府隐性债务59.09亿元。如山东临沂市兰山区2023年3月以来,指定区属国企垫资16.01亿元建设高校分校区,因财力不足,部分工程已停工。11个地区15户融资平台等通过发行非标金融理财产品、借款等方式,向1600多人、45家公益组织和村集体融资,新增隐性债务1.5亿元。如福建晋江融资平台2024年9月以来,向慈善总会、见义勇为协会等省内9家公益组织借款15.02亿元,部分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等形成隐性债务。2
首次)披露养老金具体挪用金额:重点审计了25省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14万亿元,发现各类问题金额601.61亿元;其中大头为414.08亿元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13省将406.26亿元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挪用于“三保”支出、偿还政府债务等养老金被挪用直接造成参保缺口……25省的2.83万名职工通过提供虚假病历或篡改档案提前退休等方式,违规领取养老待遇5.19亿元,如山西蒲县疾控中心一职工的人事档案有14处涂改,“1岁工作、22岁退休”仍层层过审后“退休”,一边领取养老金累计69万元,一边又在新单位工作取酬。3
新提法)两重两新资金遭套取:审计发现,部分资金分配使用不够规范和严格:申领环节有37.91亿元被虚报套取等,如厦门大学将价值169.61万元的体育馆跑步机、杠铃等设备,搭车纳入“先进教学及科技设备”清单申报并获批……6省通过以拨代支等虚列支出83.08亿元,4省将70.6亿元挪用于“三保”或其他项目支出。少数企业涉嫌骗补。4
新提法)零基预算问题:财政支出固化问题仍较突出。如按已失效规定安排高校肉食补贴等5308.92万元。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自2015年改革后,不再包含用于学生的“高校肉食补贴”等支出,而财政部2024年仍向7所高校安排此项补贴等5308.92万元,其中4607.48万元用于教职工体检等。5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主要是8家所属单位存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涉及金额1819.43万元。有的高价租赁娱乐场所,如中国科学院所属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下属公司2023年8月以来,支出153.27万元租赁一处344平方米的房产,用于员工活动和商务接待。有的办公用房严重超标,如中国人民银行所属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下属公司仅有10名员工,租赁办公用房面积却为3937.03平方米,人均393.7平方米。详细的细节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2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做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